“別人家人工插秧的稻田已經長出稻谷,可我們這花錢連秧苗和機器插秧一塊弄得,田里長了這么多稗子草,直接影響我們的稻谷產量。”近日,城固縣沙河營鎮劉葉村多位村民看著自家稻田里生長出的稗草很是發愁,盼當地相關部門能予以解決。
村民李女士家的稻田里長有不少稗草
村民:稻田長出很多稗草直接影響產量
(相關資料圖)
提出兩種解決辦法
8月2日上午,劉葉村村民李女士告訴華商報記者,今年2月份她和村里幾戶村民一起確定讓位于城固縣龍頭鎮的萬畝糧田農事服務公司進行插秧,價格為每畝350元,幾戶村民加起來共有10畝多,當時交押金500元。
李女士在稻田里拔除一簇長有稗草的水稻
“秧苗也是由這家公司提供,到了5月份他們公司來給我們進行機器插秧,當時天氣下雨我們也沒有下田去看,結果等我們補秧苗時發現稻田里稗子草占秧苗比例至少30%,我們當時就找對方進行處理。”李女士說,此前對方說是他們育秧時土壤有問題,還有天氣下雨的原因導致他們育秧苗沒有打藥,或者打了藥下雨后沒有效果,但一直到現在都沒有給出個結果說咋處理。
另一位村民魏女士告訴華商報記者,她家里的稻田也是這樣,考慮到家里老人年齡大,掏錢找公司連秧苗及插秧一塊搞定方便些,誰能想到最后長出很多稗草,她只能又去田里把稗草給處理了。
魏女士家的稻田已人工將稗草處理掉
李女士等村民介紹,村民們都是常年勞作的農戶,對水稻的管理等也都有經驗,不可能是因為她們管理不善才導致這樣。對此,李女士還提供了自己此前從種植服務中心、莊家醫院等購買除草藥、化肥的消費記錄。
村民在稻田里仔細介紹水稻和稗草的區別
幾位村民說,這樣的情況直接影響產量收成,因此她們也提出了兩種解決辦法,一是確定好每畝稻田產量,由農事服務公司兜底,二是每畝稻田最后的實際產量,與確定好的每畝產量之間的差額,由農事服務公司負責。
李女士家的稻田里長有不少稗草
全村涉及7戶共17畝多稻田
沙河營鎮政府負責人:正協調解決
當天上午,華商報記者跟隨幾位村民來到村里的一處稻田旁看到,由東向西的5塊稻田呈現出不同景象,對比明顯。東西兩側的兩塊稻田均為人工插秧,目前長勢良好,正值水稻抽穗期,而中間3塊由機器插秧的稻田則不同,其中一塊稻田里確實能看到長著不少稗草。
圖右為其他村民家人工插秧的稻田,左邊為魏女士家處理過稗草的稻田
據百度百科,稗子是一種一年生草本植物,稗子和稻子外形極為相似,長在稻田里、沼澤、溝渠旁、低洼荒地,形狀似稻子但葉片毛澀,顏色較淺,稗子與稻子共同吸收稻田里養份,因此稗子屬于惡性雜草。
村民們介紹,生長有很多稗草的稻田屬于李女士家,由于家里忙還未將稗草處理掉,另外兩塊能看到零星稗草的稻田是魏女士家的,這是前幾天處理過稗草后的,因此能看到稻田有不規則的空隙。
魏女士向華商報記者介紹兩塊稻田的區別
華商報記者在現場了解到,針對村民們反映的問題,鎮、村兩級相關負責人也來實地調查,同時邀請城固縣農技中心的工作人員也到村里查看。
城固縣沙河營鎮鎮長唐達在現場告訴華商報記者,就此事鎮上第一時間跟縣農業農村局反饋了,涉及的農事服務公司以及縣農業農村局也都已經到現場,目前正在調查。“一個是這個水稻長出來了,這是產量跟雜草的問題,這個雜草到底是原來土地上留下的種子,還是那個插秧公司秧苗中攜帶過來的,需要我們再調查一下。”
唐達表示,關于此事的原因是在哪里要說得明明白白,如果是插秧公司的責任,必須按每畝受損情況進行賠償。
華商報記者 王健 編輯 董惠惠
關鍵詞: